-
[讲座]图书馆举办《自然》编辑校园行活动
5月20日下午,图书馆联合科研院、地理科学学部、环境学院、水科学研究院、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共同举办《自然》编辑校园行活动。 -
[成果]《科学》报道系统科学学院研究成果:提出“持续型颠覆”概念,构建新的创新测度框架
近日,系统科学学院复杂社会系统研究团队提出了“持续型颠覆”(Persistent Disruption)的概念。《科学》报道相关研究成果。 -
[论坛]2025年中国教育技术学术大会“研究范式转型与有组织科研论坛”举办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教育科研的范式也正在发生深刻转型:从个体驱动走向有组织协同,从经验积累走向数据支撑,从静态观察走向动态预测。围绕着这一前沿话题,2025年中国教育技术学术大会“研究范式转型与有组织科研论坛”于5月17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南湖校区成功举办。 -
[会议]余刚参加《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二次会议并在边会作报告
4月28日至5月9日,《巴塞尔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七次会议、《鹿特丹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二次会议和《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二次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来自全球182个缔约方和175个非缔约方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观察员机构的共17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工作协调组和国家履行《汞公约》工作协调组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 -
[成果]联合国“科学十年”之“无缝预测与服务”计划(2025-2032)获批
近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的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多利益攸关方论坛(Multi-stakeholder Forum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以下简称STI)期间,由北京师范大学参与发起的 "推动自然和人为环境可持续性的无缝预测与服务计划"(T... -
[预告]吴娟:悦读阅美——AI时代的深度阅读
主讲人:吴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时间:2025年5月25日(周日)19:00-20:30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 -
[观点]张昭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学术品格和教育精神——《龚书铎文集》读后
《龚书铎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六卷,共计210余万字,近日由中华书局出版。龚书铎先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近代史学科的领军人物和近代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文集》包括《中国近代社会与政治》《中国近代文化史论(上下)》《求是室序跋》《文史散论》《戏剧漫谈·师友杂忆》,既是他一生学术成果的总结,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发展的重要体现。作为深受先生教诲的晚辈、... -
[会议]首届(深圳)韧性城市建设与应急管理产学研峰会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由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南方科技大学产业金融风险研究中心、深圳市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主体为“探索韧性未来 提升城市安全”的首届(深圳)韧性城市建设与应急管理产学研峰会于5月14日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举办。